杜万君:近9成以上的患者失眠好转,往往离不开4种药!
2023年发布的《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揭示了惊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竟高达38.2%,意味着有超过5.1亿的人口正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失眠的典型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显、过早醒来、睡眠质量低下以及睡眠时长不足(普遍少于6.5小时)。
针对这一广泛存在的问题,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
-
传统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
- 长效:如氯硝西泮、地西泮,特别适合早醒患者。
- 中效: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适用于睡眠不深、易惊醒的患者。
-
短效:咪达唑仑,专为入睡困难者设计。
这类药物对焦虑性失眠效果显著,但副作用较多,对老年人尤需注意,长期使用后停药可能出现戒断症状。
-
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
-
代表药物: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它们起效迅速,安全性更高,长期使用无明显副作用,尤其适合入睡困难者。
-
代表药物: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 雷美尔通:安全有效地帮助伴有睡眠呼吸障碍的失眠患者,无依赖性及戒断症状。
- 阿戈美拉汀:能改善抑郁相关的失眠,缩短入睡时间,增强睡眠连续性。
三、抗抑郁药物
- 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因其良好的耐受性和无戒断效应,已成为失眠治疗的推荐选项之一。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间接改善失眠。
-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 其他抗抑郁药物:米氮平、曲唑酮。
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代表药物:喹硫平、奥氮平、氯氮平等,它们能有效增加总睡眠时间,优化睡眠结构,减少觉醒次数。
总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药物,并调整剂量和治疗策略。务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更改用药方案。
杜万君主任寄语:
作为拥有40余年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我通过“中西结合、身心同治”的方法,已成功帮助成千上万名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获得显著疗效。若您正面临此类困扰,且不知从何入手,欢迎联系我,分享您的详细情况,我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