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亢奋熬夜购物,一会儿消沉躺平厌食?别当“矫情”,这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
时而像打了鸡血般情绪高涨,熬夜追剧、疯狂购物停不下来;时而又突然跌入低谷,躺在床上不想动、吃不下,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 你以为这只是 “矫情”“情绪不稳定”?其实,这很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发出的预警信号。
很多人对双相情感障碍存在深深的误解,把它当成 “脾气差”“意志力薄弱”,甚至觉得是 “性格问题”。但事实上,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科学对待。只要早识别、早干预,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今天就用大白话,把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信息讲清楚,帮你读懂它、应对它。
一、先搞懂:双相情感障碍到底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 “躁郁症”,它最核心的特点是:情绪会在 “躁狂期” 和 “抑郁期” 之间反复交替,中间可能会有一段情绪平稳的 “间歇期”。
它不是 “想不开”“钻牛角尖”,而是大脑里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疾病。就像糖尿病需要控糖、高血压需要降压一样,双相情感障碍也需要科学治疗和长期管理 —— 它不算 “绝症”,但绝对不能忽视。
二、2 个核心阶段的典型症状,自查是否有这些信号?
双相情感障碍的 “躁狂期” 和 “抑郁期” 症状差异很大,对照下面的表现,能帮你更早发现异常:
1. 躁狂期(症状持续至少 1 周)
情绪异常兴奋:总觉得自己状态特别好,自信心爆棚,甚至有点 “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话多、思维 “飞”:说话停不下来,别人插不上嘴,思路跳得特别快,前一秒说工作,下一秒就聊到旅行,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精力 “用不完”:要么熬夜工作、要么通宵玩乐,明明没睡几个小时,却一点不觉得累;
冲动行为多:忍不住疯狂消费(比如囤一堆用不上的东西)、盲目投资(听不进劝),甚至可能做出飙车、酗酒等危险行为。
2. 抑郁期(症状持续至少 2 周)
情绪持续低落:总觉得心里难受,忍不住想哭,甚至会觉得 “活着没意义”;
作息、食欲乱套:要么整夜失眠,要么白天黑夜睡不醒;要么吃不下饭体重暴跌,要么疯狂暴饮暴食;
浑身 “没力气”:连起床、穿衣都觉得费劲,不想说话、不想出门,哪怕朋友约也会刻意回避;
自我否定严重:总觉得自己没用、拖累别人,甚至会出现自责、自卑,严重时还会有自杀的念头。
三、为啥会得双相情感障碍?3 个常见诱因要注意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不是 “突然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有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病史,那你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环境刺激:遇到重大压力事件(比如失业、失恋、亲人离世)、长期熬夜、作息颠倒,或者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都可能诱发病情发作;
生理因素:前面提到过,大脑里的神经递质(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生理原因。
四、4 个关键应对方法,早干预才能早缓解
如果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别慌也别硬扛,做好这 4 件事很重要:
1.及时就医确诊:别自己上网查资料 “对号入座”,尽快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让医生通过专业评估(比如问诊、心理测评)明确诊断 —— 早确诊,才能早开始治疗;
2.遵医嘱坚持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础(比如医生可能会开心境稳定剂,帮助稳定情绪波动),一定要按医嘱吃药,别擅自停药、减药,不然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3.配合心理疏导:光靠药物不够,配合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帮你调整负面思维模式)、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关系,减少压力),都能帮你更好地应对疾病;
4.做好生活方式管理:规律作息(绝对避免熬夜)、适度运动(比如跑步、瑜伽、散步,能调节情绪)、不喝酒、不滥用药物;另外,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很关键,别指责、别催促,多给点耐心和陪伴。
五、这些情况,必须马上紧急干预!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等,立刻寻求专业帮助(比如联系医生、去急诊),一刻都不能耽误:
有明确的自杀念头,甚至已经出现自残行为(比如割腕、撞墙);
躁狂发作时,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或者做出重大错误决策(比如借巨额高利贷、盲目辞掉稳定工作);
情绪波动特别剧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完全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出现幻觉(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妄想(比如坚信别人害自己);
抑郁期持续超过 1 个月,拒绝吃饭、拒绝出门,身体越来越虚弱(比如走路都没力气)。
最后想强调: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是 “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它不是 “性格缺陷”,也不是 “矫情”,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被理解的疾病。如果自己或身边人有类似信号,别回避、别歧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好好治疗、好好管理,一样能像普通人一样,过好每一天,拥有正常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