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亢奋熬夜,时而消沉躺平?别误当“矫情”,这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前几天还像打了鸡血,熬夜追完一整部剧、购物车塞满付款停不下来;没过多久却突然 “垮掉”,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饭吃不下,连以前最爱的事也提不起兴趣。很多人会觉得这是 “脾气差”“意志力弱”,甚至调侃是 “矫情”,但其实,这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发出的警报。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 “性格问题”,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科学对待。今天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把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信息讲清楚,帮你读懂它、应对它。
一、先搞懂:双相情感障碍到底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 “躁郁症”,它最核心的特点是:情绪会在 “躁狂期” 和 “抑郁期” 之间反复切换,中间可能会有一段情绪平稳的 “间歇期”。
很多人会误解它是 “想不开”“太脆弱”,但实际上,它的根源和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 就像糖尿病是胰岛素出了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是大脑里的血清素、多巴胺等 “情绪调节剂” 出了偏差。它不是 “绝症”,只要早识别、早干预,通过长期管理就能有效控制,患者也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二、2 个核心阶段症状:自查是否有这些信号?
双相情感障碍的 “躁狂期” 和 “抑郁期” 症状反差很大,对照下面的表现,能帮你更早发现异常:
1. 躁狂期(症状持续至少 1 周)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会让人觉得 “精力用不完”:
情绪异常高涨,自信心爆棚到离谱,比如觉得自己能轻松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甚至产生 “自己有超能力” 的想法;
话特别多,说话速度快,别人插不上嘴,思维也跟着 “跳”,上一秒聊工作,下一秒突然说到旅游,注意力很难集中;
行为冲动,比如毫无规划地疯狂购物、跟风盲目投资,或者连续几天熬夜工作、玩乐,明明没睡几个小时,却觉得 “一点都不困”;
还可能做出危险行为,比如飙车、酗酒、和人发生冲突,事后却很难意识到问题。
2. 抑郁期(症状持续至少 2 周)
和躁狂期的 “亢奋” 相反,抑郁期的人会陷入 “低谷”:
情绪一直低落,总觉得心里发沉,忍不住想哭,甚至会产生 “活着没意义” 的想法;
睡眠和食欲变得混乱,要么整夜睡不着,要么整天睡不醒;要么吃不下饭体重下降,要么疯狂暴饮暴食;
浑身没力气,哪怕只是起身倒杯水都觉得累,不想说话、不想出门,连朋友约见面都直接拒绝;
容易自责、自卑,总觉得 “自己没用”“拖累别人”,严重时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三、为啥会得双相情感障碍?3 个常见诱因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不是 “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有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病史,那么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这就像高血压、糖尿病有家族遗传倾向一样;
环境刺激:生活中遇到重大压力事件,比如失业、失恋、亲人离世,或者长期熬夜、作息紊乱(比如经常凌晨三四点睡,中午才起),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诱发双相情感障碍发作;
生理因素:前面提到过,大脑里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生理原因 —— 这些物质就像 “情绪的开关”,一旦失衡,情绪就容易失控。
四、4 个关键应对方法:早干预才能早缓解
如果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别硬扛、别逃避,做好这 4 件事很重要:
及时就医确诊:别自己对着症状 “对号入座”,赶紧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专业评估(比如问诊、心理测评)来明确诊断,只有先确诊,才能针对性治疗;
遵医嘱坚持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础,比如医生可能会开 “心境稳定剂”,帮助稳定情绪波动。一定要记住:不要擅自停药、减药,哪怕感觉 “好很多了”,也要和医生沟通后再调整,否则很容易复发;
配合心理疏导:光靠药物不够,心理治疗也很关键。比如认知行为治疗(CBT)能帮你调整 “钻牛角尖” 的思维模式,家庭治疗能让家人更理解你,减少相处中的矛盾,这些都能降低复发的概率;
做好生活方式管理:规律作息是 “底线”,尽量避免熬夜,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适度运动也有帮助,比如每天跑 20 分钟、练会儿瑜伽,能帮身体释放压力;另外,千万不要喝酒、滥用药物,这些会加重情绪波动。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 —— 多一句 “我陪你”,比 “你加油” 更有用。
五、这些情况,必须立刻紧急干预!
如果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别犹豫,马上寻求紧急帮助(比如联系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去医院急诊):
有明确的自杀念头,甚至已经出现自残行为(比如割腕、撞墙);
躁狂发作时,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或者做出重大错误决策(比如借巨额高利贷、辞掉稳定工作);
情绪波动特别剧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完全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出现幻觉(比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比如觉得别人要害自己);
抑郁期持续超过 1 个月,拒绝吃饭、拒绝出门,身体越来越差(比如体重掉了十几斤、经常头晕)。
最后想提醒大家: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是 “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它不是 “性格缺陷”,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的疾病。就像感冒了要吃药、骨折了要打石膏一样,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寻求专业帮助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自己或身边人有类似的信号,别回避、别歧视 —— 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解;多一次干预,就多一份希望。只要好好治疗、认真管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能和普通人一样,拥有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感情。
- 上一篇: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下一篇:警惕!抑郁症的 6 个典型临床表现,你了解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