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郁症,还能上班吗?”——给职场人的一份心理康复指南
“医生,我确诊了抑郁症,还能继续工作吗?”这是我在门诊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认真聊聊这个话题。
一、抑郁症≠不能工作,但要“量力而行”
抑郁症并不是“辞职通知书”。
轻度抑郁患者,如果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睡眠尚可、情绪可控,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继续工作的。
但如果出现严重失眠、持续自杀念头、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崩溃频繁等情况,建议立即暂停工作,优先治疗。
工作不是战场,别硬撑。
二、这6类工作,抑郁症患者要慎选
不是所有工作都适合正在康复中的你。以下六类岗位,建议谨慎考虑:
1. 高强度脑力劳动
如投行分析师、程序员、科研岗位。
长期高压、过度用脑,容易诱发情绪崩溃。
2. 嘈杂环境工作
如客服中心、餐饮后厨、工地管理。
持续噪音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重焦虑和情绪波动。
3. 频繁熬夜/倒班
如新媒体运营、急诊医护、物流夜班。
作息紊乱会打乱生物钟,直接影响情绪稳定。
4. 独立高压任务
如销售KPI、项目deadline、自由职业。
缺乏团队支持,容易陷入“一个人扛所有”的孤独感。
5. 重体力或高消耗岗位
如外卖骑手、搬运工、高强度教练。
抑郁期常伴随精力下降、反应迟钝,这类工作容易“透支”身心。
6. 内容频繁变动的岗位
如初创公司、调岗频繁的行政支持。
不确定性会放大焦虑,稳定感对康复至关重要。
三、如果你决定继续工作,请记住这4条建议
✅ 1. 主动沟通,争取理解
和领导或HR坦诚沟通你的状态,争取弹性工时、远程办公、减少突发任务等合理调整。
你不需要“证明坚强”,你需要的是被理解。
✅ 2. 把“休息”写进日程表
每工作1小时,强制休息5分钟。
用番茄钟、日程提醒、甚至便签纸,把休息变成“任务”。
✅ 3. 制造“小确幸”
哪怕是一杯好喝的茶、一张喜欢的桌面壁纸、一段午休时的音乐。
情绪需要锚点,而这些小东西,就是你在职场里的“救生圈”。
✅ 4. 别把“复发”当成失败
抑郁症像高血压,会反复。
复发不是你不努力,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该调整了。
四、最后一句话,送给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抑郁症不是懒惰,不是脆弱,更不是终点。”
你可以选择暂停,也可以选择继续,但请记住: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个人在职场。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份**“职场康复计划表”**,包括适合的工作类型、节奏安排、情绪预警机制。你不是病了,你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