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药、亢奋、再崩溃…40年精神科医生详解:他是如何被“中西结合”救回来的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在临床一线工作了40多年。我见过太多被抑郁症阴霾笼罩的灵魂,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也见证了他们通过科学治疗,最终重见光明的生命奇迹。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能为仍在深渊中徘徊的你,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初见:被阴霾笼罩的年轻人
2024年11月,小李(化名)在家人陪伴下走进我的诊室。他低垂着头,眼神空洞,整个人被一种深深的倦怠感包裹。一旁的母亲语气焦急:“医生,快帮帮我们吧,这一年多,孩子反反复复,全家都快被拖垮了。”
原来,这场风暴始于2023年4月。小李开始持续情绪低落,不愿出门,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服用舍曲林,一度好转。然而,他感觉“好了”便自行停药,这为日后的反复埋下了巨大隐患。不久,他出现了夜间只睡2小时却精力亢奋的“转相”迹象,虽未用药自行缓解,但病情的警报已经拉响。
到了2024年6月,他彻底跌入谷底:整日卧床,拒绝工作,对一切失去兴趣,连吃饭都成了负担。家人带他去北京某医院服中药两个月,但摇头、搓手等躯体症状依旧,睡眠和肠胃问题也毫无改善。
破局: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经过详细问诊,我发现小李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这在中医里是典型的“肝郁脾虚”之证。简单说,就是情绪压抑伤了肝,进而影响了脾胃功能,导致气血两虚,心神失养。
面对这种复杂情况,我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为他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 西药:快速“灭火”,稳住阵脚
舍曲林:继续作为抗抑郁的基础用药。
丙戊酸镁缓释片:加用心境稳定剂,防止情绪再次剧烈波动。
米氮平:短期联用,迅速改善他最棘手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我的叮嘱:我反复强调,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绝不能自行停药!
● 中药:调理“土壤”,扶正固本
以疏肝健脾、解郁安神为大法,方中选用党参、白扁豆、五指毛桃健脾益气;白芍、郁金、佛手柔肝解郁;合欢皮、夜交藤、石菖蒲宁心安神;并辅以贯叶金丝桃增强解郁之效。整体上,旨在调畅气机,安定心神,从体质上改善“抑郁土壤”。
康复:每一步,都向着阳光
治疗是一场耐心的赛跑,但小李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
● 2024年10月复诊:家属反馈,小李饭量增加了,睡眠也安稳了。虽然白天还是不愿活动,但那些烦人的躯体动作开始减少。这是黎明前的曙光!我鼓励他先从简单的室内活动开始,逐步恢复生活节律。
● 2024年11月:小李主动说:“杜主任,我感觉情绪平稳多了,不再总钻牛角尖了。”药效正在深化,我们微调中药方,继续巩固。
● 2025年1月:他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白天不再昏昏沉沉,开始愿意和家人聊天了。
● 2025年6月:他已经能外出打球、主动分担家务,社会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 2025年9月:奇迹发生了!家属激动地告诉我,小李的所有躯体症状完全消失,睡眠、饮食恢复正常,每天正常上班,闲暇时还能弹琴、运动。复查肝功能,也已完全正常。
我的感悟:为何中西医结合如此高效?
回顾小李的康复之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1、西药治“标”,快速控制症状:像消防员一样,迅速扑灭情绪失控、失眠、厌食等“大火”,为身体恢复创造基本条件。
2、中药治“本”,改善整体体质:像园丁一样,调理“肝郁脾虚”的内在土壤,提升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3、协同增效,1+1>2:中药能提升患者对西药的耐受性,减少副作用;西药的快速起效也为中药调理赢得了宝贵时间。两者结合,既加速了症状缓解,又注重了长期稳定,最终帮助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功能重建。
杜万君主任有话说
精神疾病的治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科学的方案、患者的坚持、家人的支持,以及医生的专业护航。
中西医结合,正是这样一条兼顾高效与安全的康复之路。 中医不仅关注精神症状,更将肝、肾等脏腑功能纳入整体考量,通过药物、药膳等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让治疗更安全、更稳固。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或在用药方面有任何困扰,请不要独自承受。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的团队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进行详细沟通。请相信,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