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暑期综合征”怎么办
进入八月,不同于假期刚开始的兴奋、新鲜,此时的孩子们容易逐渐产生倦怠,人变得懒散,情绪不佳,觉得浑身不舒服,整个人缺乏干劲....每年暑假结束前两周,都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暑期综合征”来到门诊就诊。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建议转发收藏!
重点一、什么是“暑期综合征”?
暑假综合征并不是一个专业病种名称,而是指一些学生在暑假中表现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精神懈怠、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异常却长期未干预,开学后可能会面临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难、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现象的困扰。与假期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联,故而称之为暑假综合征。
重点二、“暑期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基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可能会使一部分儿童青少年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严重的将导致厌学、社交退缩等社会功能损害,甚至其他出现躯体化障碍。
【常见表现包括】
作息时间严重不规律,甚至昼夜颠倒,进食大幅增多或减少。
情绪明显低落,做事情提不起兴趣,和家人在一起容易乱发脾气。
不爱参加社交活动,不喜欢和朋友联系,抗拒出门。
做事非常拖延,比如作业攒到快开学才去完成,无法像平时一样做到自我照料。
与家人的沟通减少,拒绝与家人沟通,自我封闭。
重点三、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
1、首先,正确养成孩子放松方式和尺度!在获得身体放松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交的维持,情绪的表达。
2、其次,选择真正的“兴趣班”!充分尊重孩子个人意见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暑期计划。应该涵盖学习、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众多方面,督促并引导他们实现计划中的目标,从而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提升兴趣和意志力。并不是一味地压缩孩子休息时间,把暑期安排的满满当当,让孩子难以喘息。
3、必要时带孩子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有效“对症”治疗!由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目前最佳的干预方法就是“中西结合”加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中药加持药物缓解情绪症状和不良反应,对孩子身体影响较小,治疗依从性高。心理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患上情绪问题多半离不开性格问题,只有孩子性格强大了,在面对同样的负性事件时才有更强大的承接能力。
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好起来了!
温馨小提示:
我们了解了“暑期综合征”的知识后,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打骂。增加亲子互动,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远离“暑期综合征”,快乐成长!
- 上一篇:精神疾病治疗3大误区
- 下一篇:「拯救」你的抑郁和焦虑,这么吃最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