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和工作压力的攀升,精神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焦虑和抑郁尤为突出。幸运的是,运动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已被科学验证为缓解这些情绪障碍的有效途径。

1、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潜在益处包括:

焦虑与压力:运动能够降低身体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并有助于缓解如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它还能促进大脑关键区域(如海马)新神经元的生长,这可能对缓解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运动能改善多动症儿童的运动技能和执行功能,尤其是中等强度和剧烈运动,长时间运动可能效果更佳。有氧运动对多动症儿童和成人尤为有益。

抑郁症:轻度、中度和剧烈运动均已被证实能降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甚至可能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样有效。规律运动可能减少炎症,对抑郁症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恐慌症:对于恐慌症患者而言,运动是一种释放紧张情绪、减轻恐惧和担忧的积极方式,有时还能降低惊恐发作的强度和频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运动可能对PTSD患者有益,特别是那些在治疗中遇到困难或患有阈下PTSD的患者。它还可能有助于缓解PTSD症状,如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和心血管问题。

2、推广“运动处方”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和焦虑患者数量持续上升。精神健康专家已将运动纳入治疗特定精神疾病的方案之中。1978年,Greist等人的研究首次表明,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在抗抑郁方面具有同等效能。尽管抗抑郁药仍是许多医生的首选,但运动作为一种无副作用且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运动通过释放内啡肽等“愉悦”化学物质,在改善情绪和前景方面与抗抑郁药同样有效,但其效果是即时的,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临床医生为患者“开运动处方”。

3、制定缓解精神疾病的“运动处方”

为了选择适合且有效的运动方式,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坚持每周锻炼3-5次:尝试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球类运动、跳绳、健身操等),以提高心率。

持续锻炼10-12周:虽然短期锻炼也能改善负面情绪,但长期缓解需要至少持续10-12周的锻炼计划。理想情况下,应将其作为持续锻炼项目,以保持健康和调节情绪。

运动与抗抑郁治疗相结合:运动虽能缓解抑郁情绪,但并非万能良药。它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若需要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请及时联系。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疾病患者仍需进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而运动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改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