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您看精神心理科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兴趣,实现自我接纳,有效调节情绪,良好地适应环境,并建立起优质的人际关系。然而,已知的心理疾病种类超过40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以及各类睡眠障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这导致了众多心理问题的出现。
当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烦躁、焦虑、易怒、无助、恐惧、痛苦、孤独、绝望、愤怒等负面情绪时,首先请尝试接受这些情绪,避免评判或压抑它们。
如何调节情绪?
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和识别能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减少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建立运动习惯:在疫情期间,可能需要调整运动方式,如从健身房锻炼转为户外或居家锻炼。
主动倾诉:遇到烦心事时,找人倾诉,释放内心的压力。
减少负面新闻信息的接触:限制每天接触负面信息的时间,保持心情的平和。
借助音乐:制作自己的情绪歌单,在紧张或烦躁时听音乐来放松心情。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有效缓解情绪,状态持续恶化,或者出现以下情况,你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情绪多变: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如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发脾气,以及过度担心未来等。
思维紊乱:大脑逻辑出现问题,如说话时思维跳跃、敏感多疑、幻听幻视、自言自语等。
性格突变:性格发生显著变化,如内向者突然变得外向,或外向者突然变得孤僻等。
行为怪异:原本的行为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如变得不讲究卫生、粗暴易怒、反复思考无关紧要的事情等。
反复身体不适却检查不出问题:在各大医院经过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疾病,但身体仍感不适,可能是神经失调的反映。
此外,如睡眠问题、产后抑郁、智力发育问题、酒瘾、厌食或暴食问题、性功能异常、特殊癖好等,也应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目前,国内各医院的心理科门诊设置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如心理科、精神科(非神经科)、临床心理科、情绪障碍门诊、失眠门诊等。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即可。
就医时无需过于紧张,很多人在排除相关问题或确诊后都会感到释然。对于精神类药物,很多人可能有所疑虑。但实际上,看了心理科门诊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吃药,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