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静”,不一定是治好了!

在公众的一般认知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被描绘为吵闹、行为异常的形象。因此,当患者突然变得“安静”时,许多人可能会直觉地认为这是病情好转或治愈的迹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症状多样的精神障碍。患者突然变得安静,确实有可能是病情好转的表现:经过系统的治疗,患者体内紊乱的神经递质逐渐趋于平衡,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减轻,情绪也趋于稳定,从而表现出安静平和的状态。然而,安静并不一定总是病情好转的标志,有时它也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一、药物副作用引发的“安静”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但这类药物在早期阶段常会引起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10%。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大脑反应迟钝,言语和活动减少,从而显得异常“安静”。

这种由药物引起的“安静”通常在药物使用的初期最为明显,并在几周内逐渐减轻。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也有可能持续整个用药过程。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患者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二、阴性症状导致的“安静”

除了我们熟知的幻觉、妄想、冲动行为等阳性症状外,精神分裂症还包括情感冷漠、活力减退、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因此,患者突然变得“安静”,可能是这些阴性症状在起作用,而病情可能正在恶化。

针对阴性症状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持续性阴性症状具有显著疗效。此外,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也被证实为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帮助患者缓解阴性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整体康复。

三、伴发抑郁症引发的“安静”

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疾病本身的痛苦、药物的副作用、外界的歧视与误解等因素都可能使患者陷入抑郁状态。事实上,研究发现,超过40%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伴有抑郁症。

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安静”,家属需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这可能引发患者的自杀或自伤行为。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陪伴,并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诊,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变得“安静”,并非一定是病情好转的信号,也可能是康复道路上的障碍。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识别并防范潜在的风险。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