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康复指南
生活行为与我们的身心健康、疾病治疗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把饮食、锻炼、睡眠和正确干预方法这四个因素列为治疗精神疾病的第“零步”!想要疾病好得快,一定要牢记下面这4句“真言”!
1、饮食要健康
我们每天吃什么、每种食物吃多少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会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另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因此应多食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等。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运动要坚持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伴有情感淡漠、兴趣缺失、回避社交、认知功能受损等问题,所以他们久坐不动的情况比较多见,更易患上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躯体疾病,出现抑郁和药物滥用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
相反,如果精神疾病患者能每天坚持适当运动,那带来的好处是多维度的:
● 对于抑郁/焦虑/双相等情感障碍患者,运动可以降低情感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轻药物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代谢相关副作用。
3、睡眠别忽视
睡眠障碍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的通病。
但长期使用安定类药助眠,其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往往让很多患者朋友深感苦恼。有没有一种比吃药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呢?
当然有!它就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这是一种多维度心理学干预手段,可以解决入睡困难、半夜易醒、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问题,纠正不合理的睡眠信念、减少日间功能受损。
4、方法要找对
临床工作30多年,每每看到盲目迷信“偏方”的、认为得了精神疾病是“鬼上身”的患者朋友们错失干预良机,就深感无奈。
早发现早治疗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切记正规科学的干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法,可以说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不二选。
西医是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如情绪低落、幻觉、妄想等)的首选利器,显著提升了病情管理的即时效率,但或多或少会伴随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嗜睡、口干、便秘等。
相比之下,中医则秉持着“治未病”与“整体观”的核心理念,侧重于通过细致入微地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优化气血循环,从根本上缓解病情。有效降低复发风险的同时,又能长期调理体质,提高疗效,逐步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达到内外和谐统一!
- 上一篇:这些精神科药物可能影响心血管功能!
- 下一篇:摆脱抑郁,走向康复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