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怎么治疗?遵循10个步骤丨北京治疗强迫症哪家好
强迫症被称为“心理癌症”,与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
它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许多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必要或不正常,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但无法摆脱,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
以下是治疗强迫症的10个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01、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①外在线索
多数强迫症患者会恐惧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情境。
如强迫洗澡的患者,恐惧的是艾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外出回来必须长时间地洗澡。这里,艾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②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焦虑和痛苦,这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02、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患者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会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和恐惧症患者一样。患者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03、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行为,可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外显仪式行为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
内隐仪式行为较难识别,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04、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
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05、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长时间反复暴露在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能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
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可怕,后果也不是想象得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06、阻止回避行为
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患者就会极力回避这种环境。
这时必须靠自身意志力或他人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情境中暴露足够长的时间,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
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07、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反复洗手和检查的患者,在实施了仪式行为后痛苦获得缓解,则会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最终不再出现仪式行为。
这要靠自身意志力或他人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并且反复练习。
08、避免新的仪式行为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新的仪式行为。
如控制住自己不去反复洗手,但你会不知不觉地反复搓手来缓解痛苦。所以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
09、行为中止法
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我不害怕,我能控制住它,它不是我的对手”,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来抵抗强迫症。
10、替代法
替代法也就是转移法,使用正确合理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回忆或假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立即去做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然消失。
温馨提醒
发现自己有强迫思维或行为时,建议尽早去专业的医院就医诊断,越早诊断和治疗,就越能避免强迫症带给患者的伤害,能更好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