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九大误区!
失眠是普遍的睡眠问题,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一到睡眠的时候,就精神百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辗转反侧睁眼到天亮。
什么是失眠呢?
关于失眠的标准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必须睡够八小时才算是合格的睡眠,也有的人说,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不犯困,也是合格的睡眠,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合理的睡眠呢?
当出现失眠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改善措施,且不要掉进以下误区。
误区一 一定要睡满8个小时
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就如同不同的人食量有大有小。大多数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就足够了,太在意睡眠的时长,反而会让人焦虑,导致睡不好。
误区二 睡不着时,躺着也是休息
躺在床上醒着超过30分钟都无法入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很容易让身体形成一种习惯,一到晚上和一看到床就容易紧张,让人变得更加清醒。
误区三 晚上睡不好,白天多补觉
晚上熬夜,白天补觉,结果是越睡越没精神,长期下去还会对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误区四 睡得越多越好
我们每天所需的睡眠量是固定的,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误区五 老年人睡眠质量差是正常的
通常老年人睡眠时间比年轻人少,但如果老年人睡眠欠佳,导致白天精神差,则不应该是常态。
误区六 喝酒可以助眠
酒精会降低人的睡眠质量,且频繁喝酒会给肝脏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
误区七 半夜醒来表示睡眠不好
有些人偶尔半夜完全清醒、难以入睡,如上厕所、被吵醒等,导致暂时的睡眠状态欠佳,也不必过于焦虑,用平常心看待睡眠,通过调整是可以改善的。
误区八 失眠只能靠药物解决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复杂,一些睡眠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来改善。
误区九 吃安眠药会上瘾
突然停掉安眠药后睡不好是正常现象,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停药物,让身体慢慢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