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纠正吃安眠药的3个坏习惯
在我的门诊中,除了来咨询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最多的可能就是失眠患者。失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困扰。为了能够好好睡一觉,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获得短暂的休息。然而,服药期间的一些“坏习惯”,不仅会削弱药物治疗效果,不及时纠正的话,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01、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助眠药物的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不明显,会根据个人感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者睡眠状况稍有好转,就急于减药甚至停药。这些不遵医嘱,擅自调整药物剂量的做法,不仅会干扰药物的正常作用机制,影响药效发挥,加重失眠症状,甚至会因为突然增减剂量或停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建议】
服药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果觉得剂量不足、效果不佳或者用量过多,应及时向医生反馈,由医生根据睡眠状况、身体状况以及药物吸收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自行增减或更换药物。
02、过度依赖药物
对于短期失眠患者,服用助眠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解决失眠烦恼。但是,如果睡不着、睡不好就服用助眠药物,长此以往,会产生以下3种不良后果。产生药物依赖,降低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药物耐受性,需要通过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效果;长期服用药物助眠可能损害肝脏、肾脏及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危害身体健康;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建议】
长期服用安眠药,只能暂时缓解睡眠问题,治标不治本。其实,失眠患者可以优先选择行为认知治疗、改善睡眠环境、睡前冥想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自然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当然,若非药物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可以短期服药改善睡眠状况,一般不超过4周;长期的话,可以联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不仅可以逐渐降低西药药量直至停药,还可以调理身体,从根上解决睡眠问题。
03、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若不及时纠正,吃再多助眠药也白搭。
饮酒。“药物配酒,说走就走”、“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这些提示语也在警告我们,吃药不喝酒,这是因为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会削弱药物疗效,加重肝脏负担,还会产生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
服药期间应完全戒酒,保持清醒头脑,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良好睡眠。
吸烟。吸烟容易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药物浓度不足,影响了药效发挥。另外,烟草里面的烟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兴奋,减弱或抵消药物镇静和催眠效果。
【建议】
吸烟百害无一利,不仅是失眠患者,所有人都应戒烟。现代人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
服药期间,尤其是临睡前,应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听轻音乐、阅读轻松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促进深度睡眠。
综上所述,要想睡得着、睡得好,不仅需要及时治疗,安全用药,还应培养用药“好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早日摆脱失眠困扰,拥有美好健康生活。
温馨提示
虽然失眠的第一选择不是药物,但是若失眠严重,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也不要因为过度担心安眠药的副作用,而一味硬撑,不去治疗,要清楚长期失眠不治疗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药物副作用,因此,及时就医,合理正确治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 上一篇:5种食物助您远离抑郁
- 下一篇:正确战胜抗抑郁药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