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过山车”的隐形信号:中医视角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与自救指南
中医认为 “情志过极则伤脏”,双相情感障碍的极端情绪波动 —— 时而亢奋狂躁、时而抑郁乏力,本质上与肝、心、脾等脏腑失衡密切相关。除了这种典型表现,还有哪些行为可能是双相的信号?又该如何结合中医思路缓解不适?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说。
哪些行为可能提示双相?
说话滔滔不绝,话题跳脱、语速飞快
易被小事激怒,情绪像 “火药桶”
控制不住地疯狂购物,事后又后悔
表情僵硬(像 =.=),聊天时突然变呆滞(如 0.0)
人际相处中频繁冲突,不知不觉搞砸关系
对时间感知模糊,像 “暂时失忆”
独处时思路清晰,与人交流却逻辑混乱
双眼无神、黑眼圈重,尽显疲惫
要么完全不打扮,要么过度修饰自己
说话不分场合地大声,不顾及他人感受
注意:中医讲究 “辨证求因”,这些行为只是外在 “表象”,不能仅凭此确诊双相。需结合体质、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明确病因。
缓解双相不适的 6 个实用方法
双相带来的情绪、精力问题,除了遵医嘱治疗,日常可搭配中医养护思路,简单易操作,还能帮身体调衡。
1. 用 “感官小物件” 稳情绪
提前准备 “情绪小盒子”,按状态选对应物品:
躁狂时烦躁敏感(多为 “肝火偏旺”):戴降噪耳机听白噪音,用菊花、薄荷水擦手心(清热疏肝),或抱软玩偶捏揉,借触觉平复躁动;
抑郁时没精神(多为 “心脾两虚”):开暖光台灯,闻陈皮薰衣草香薰(理气健脾、舒缓心神),吃几颗原味坚果(补气血、醒神),让身体慢慢 “活过来”。
2. 记 “身体信号”,提前防波动
每天花 5 分钟记 “身体不舒服的地方”,中医认为 “有诸内必形诸外”:
若心跳快、肩膀紧,可能是 “肝阳上亢”,躁狂要来了;
若头晕、不想动,多是 “脾虚湿困”,抑郁要找上门。
记几天就能发现规律,比如 “早上醒后脖子僵”,赶紧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1 分钟,疏肝理气,把情绪 “压回去”。
3. 简单创作发泄情绪
不用会技巧,怎么舒服怎么来:
躁狂时精力旺(“肝火盛”):用淡墨或绿色颜料乱涂(绿色入肝,助疏泄),画完撕纸,纸屑埋进花盆(“土生木” 五行原理,平和肝气);
抑郁时没动力(“心脾两虚”):写几句小事,比如 “今天喝了红枣小米粥”(红枣健脾、小米养心),哪怕是编的,也能慢慢找回对生活的感知。
4. 跟自然互动
不用特意出门,身边自然就管用:
躁狂时心里乱(“肝气不舒”):找片柳树叶盯着看纹路(柳树柔韧,柔肝缓急),配合深呼吸,让脑子慢慢静下来;
抑郁时没劲儿(“气血不足”):给桌上薄荷盆栽浇水(薄荷清利头目),摸叶片时闻气味,或看手机里的流水视频(水属 “肾”,能滋养心神),5 分钟就有缓解。
5. 用手机工具辅助
选记睡眠、测心率的 APP,发现异常时:
心率快、睡太少:睡前用艾叶水泡脚 10 分钟(温通经络、安神),水温别超 40℃;
听放松音频时: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 2 寸),宁心安神,让调节效果翻倍。
注意每天用工具不超 30 分钟,别让手机成负担。
6. 和自己定 “小约定”
按状态定简单规则,不苛责自己:
躁狂时:“每天只做 1 件要拿主意的事”“想买东西先等 1 小时”,这 1 小时喝杯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抑郁时:“再不想动也要换浅色系衣服”(浅色入肺,助宣发精神)“每天吃 1 顿热饭”,做到了每周奖励自己一碗银耳莲子羹(润肺养心)。
没做到也别骂自己,第二天重新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