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怎样算康复?病情稳了能停药吗?中西医详解
临床中,患者和家属常问:“怎样算康复?”“病情稳了能停药吗?” 其实双相康复不是 “根治”,而是 “症状缓解 + 功能恢复”,停药需中西医联合评估,不能凭感觉决定。
一、双相康复标准:中西医结合看 “3 维度”
1. 西医核心标准
症状缓解:躁狂(亢奋、冲动购物)、抑郁(低落、乏力)症状完全消失,连续 6-12 个月无复发,无残留情绪波动(如偶尔不适能自主调节)。
功能恢复:正常回归工作学习(按时完成任务)、处理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沟通顺畅),不因情绪搞砸生活。
认知与情绪稳定: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恢复,能规划日常;情绪波动在正常范围,可应对轻微压力(如工作变动)。
2.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认为双相根源是 “肝心脾失衡”,康复需 “气血调和、情志安稳”:
情志平和:能控制情绪,不突然大喜大悲,应对刺激不陷极端。
脏腑调和:肝疏泄正常(不烦躁易怒)、脾运化良好(食欲佳、大便规律)、心气血充足(睡眠稳、白天精力足),无口干乏力等不适。
体质改善:舌苔淡红、脉象平和,整体状态轻快,无 “累、静不下来” 等患病时的感受。
二、什么时候能停药?3 前提 + 2 原则,缺一不可
1. 停药的 3 个前提
病情稳够久:至少 1-2 年无复发(快速循环型、多次复发者需 2-3 年),期间无明显情绪波动。
评估双达标:西医复查量表(如杨氏躁狂量表)无异常,中医辨证无 “肝火旺”“心脾两虚” 等证候。
无复发风险:生活环境稳定(无亲人离世、失业等应激),有社会支持(家人理解),能识别复发信号(如睡眠变浅、烦躁)。
2. 停药的 2 个关键原则
逐步减量,不骤停:按 “每月减 1/4 剂量” 缓慢减,避免撤药反应(头晕、失眠),可搭配中医食疗(莲子百合粥养心)辅助过渡。
密切监测,及时调:减量期每周记情绪、睡眠,中医定期看舌苔脉象 —— 若出现 “烦躁口干”“乏力失眠”,暂停减量,待稳定再继续。
3. 停药后需巩固
停药后可每天按揉太冲穴(疏肝)、内关穴(宁心)各 1 分钟,情绪波动喝玫瑰花茶;每 3-6 个月西医复查、2-3 个月中医复诊,防病情反复。
双相康复是长期管理,停药无 “固定时间”。若对康复进度、停药时机有疑问,别自行决定,可以联系我们,我会结合中西医思路帮你分析,守护稳定状态。
- 上一篇:“情绪过山车”的隐形信号:中医视角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与自救指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