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郁”之困:中医视角下抑郁症患者的五重自救法
在大众普遍认知里,抑郁症似乎只要按时服药就能药到病除。然而,现实中不少患者药没少吃,情绪却依旧如被阴霾笼罩,难以拨云见日。中医素有“七情致病”的理论,在中医看来,抑郁症绝非单纯的大脑化学物质失衡所致,而是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肾精不足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综合体现。倘若仅依赖药物调节身体机能,却忽视对精神状态的调养,患者很难真正走出抑郁症的泥沼。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的独特视角,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除吃药外,最应做好的五件事。
一、调整呼吸:顺气解郁,畅达身心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身体“堵”得慌,胸口发闷,忍不住频频叹气,甚至感觉有股气卡在喉咙里,上不来也下不去。在中医理论中,这属于“肝气郁结”的范畴,根源在于气机运行不畅,致使情绪难以舒展。
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按揉膻中穴来疏通心胸气机。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用拇指轻轻按揉此穴位,力度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每天坚持按揉一段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叹气的次数逐渐减少,胸口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闷,仿佛有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冲散了心中的郁结。
二、规律作息:酣然入眠,养精蓄锐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意思是阳气顺利进入阴分,人才能安然入睡。然而,抑郁症患者常常阳气无法正常入阴,从而出现失眠或睡眠浅的问题,第二天醒来更加疲惫不堪,情绪也随之变得更加糟糕。
晚上11点前务必躺下休息,因为子时(23:00 - 1:00)胆经最为旺盛。此时若不入睡,肝胆就无法正常疏泄,情绪会进一步恶化。如果实在难以入睡,不妨试试酸枣仁汤。酸枣仁汤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进入甜美的梦乡。
三、适度运动:阳气升腾,驱散阴霾
“久坐不动”是抑郁症患者的大忌。越是不运动,气血就越容易瘀滞,情绪也会愈发低落。中医有“久卧伤气”的说法,整天躺着不动,阳气只会越来越虚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境也会愈发严重。
对于气虚型抑郁患者,推荐练习八段锦和太极拳。这两种运动动作柔和舒展,既能活动筋骨,又能调节气息,非常适合他们。如果觉得这两种运动强度不够,也可以选择快走或慢跑,微微出汗即可,切记不可过度劳累,否则反而会耗伤正气。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让身体的气血顺畅流动起来,情绪自然会变得轻松愉悦,仿佛阴霾被阳光驱散。
四、调整饮食:脾胃健运,心神安宁
不少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食欲不佳或暴饮暴食的情况,这其实是脾胃失调发出的信号。中医里有“思伤脾”的说法,长期情绪低落,必然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患者要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湿气堆积。
可以多吃一些小米、山药、红枣等食物,这些食物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益气血。平时还可以喝点甘麦大枣汤,它具有缓解焦虑、心悸症状的功效。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养好了脾胃,气血充足,情绪才能更加稳定,如同给心灵的花园浇灌了充足的养分,让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
五、减少“耗神”:停止内耗,宁静致远
抑郁症患者往往容易陷入过度思考的怪圈,总是反复纠结过去的事情,或者过度担忧未来的问题。中医认为“多思伤脾”,脾虚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人自然会感觉更加疲惫、没精神。
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可以尝试练习“念头断舍离”。当发现自己陷入反复思考同一件事时,马上打断这种状态,去做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事情,比如打扫房间、整理书籍等。同时,每天给自己安排10分钟的“放空时间”,通过静坐或深呼吸来放松身心,让思绪回归平静。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依赖药物。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做好调整呼吸、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调整饮食和减少“耗神”这五件事,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地调养身心,走出困境,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 上一篇:抗焦虑抑郁药怎么选?6大类常用药的使用要点一文说清!
- 下一篇:失眠该吃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