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几年抗抑郁药,为何还是难受?中医:或许你忘了给“情绪”开扇门

“康大夫,我吃文拉法辛、劳拉西泮好几年了,怎么还是难受?”

在我的诊室里,这句话几乎是许多焦虑抑郁患者的开场白。他们长期依赖西药,外在的惊恐、心慌或许有所控制,但内心的阴霾、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和对生活的无望感,却像一道顽固的屏障,始终无法逾越。

这究竟是为什么?

西药治“标”,为何难断“根”?

现代医学认为,焦虑抑郁与大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密切相关。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正是通过调节这些递质的浓度,来快速缓解症状。这好比给一台过热的电脑强行“降温”,能迅速让系统“冷静”下来,避免“宕机”。

然而,这种“外力干预”并未修复导致电脑过热的“内部程序漏洞”或“散热系统故障”。一旦药物减量或停用,或者遇到新的生活压力,身体内在的失衡状态依然存在,症状便很容易卷土重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患者感觉“药不能停”,且生活质量始终无法回到从前。

中医视角:焦虑抑郁的核心是“内失衡”

与西医着眼于“脑内化学物质”不同,中医将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认为,焦虑抑郁的根源,在于身体内部的“气机失调”,即“内失衡”。

中医经典理论中,**“肝郁气滞”**是焦虑抑郁最常见的“罪魁祸首”。这里的“肝”,不单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是一个掌管全身气机疏泄、情绪调节的功能系统。当人长期压力大、思虑过度、情志不遂时,肝的疏泄功能就会失常,导致“气机郁结”。

气郁久了,就像交通堵塞,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 影响脾胃:导致“心脾两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失眠多梦。

●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不足”,表现为精神萎靡、心慌气短、面色无华。

●郁而化火:导致“肝火上炎”,出现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晕目眩。

因此,中医调理焦虑抑郁,核心目标不是简单地“压制”症状,而是要从根源上恢复身体内在的平衡,让气血重新顺畅运行,让脏腑功能恢复和谐。

北柴胡:为郁结的情绪打开一扇“疏通门”

在调理“肝郁气滞”的众多中药里,北柴胡堪称一味“明星药材”。它味苦、性凉,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交通疏导员”,其核心作用在于**“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可以形象地说,北柴胡就是为身体堵塞的“情绪通道”,打开了一扇关键的“疏通门”。它能精准地作用于肝经,将郁结在那里的“郁气”疏散开来,让停滞的气机重新流动起来。

当您出现以下情况时,往往提示肝气不舒,北柴胡就能大显身手:

●情绪上:情绪低落、唉声叹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容易为小事钻牛角尖。

●身体上:感觉两肋胀痛或窜痛、胸闷、喜欢叹气才能舒服些。

●女性特有:月经不调、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

案例分享:杨女士的“疏肝健脾”之路

患者杨女士,9年前因孩子患病,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她彻底崩溃。她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心慌胸闷、紧张出汗,在人多的场合尤其严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中度焦虑伴中度抑郁”,开始服用文拉法辛和劳拉西泮。然而,几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内心的痛苦依旧如影随形。

初诊:找到我时,她的状态非常典型。

●主诉:莫名紧张、胡思乱想、心悸、晚上醒了就再也睡不着。

●舌象:舌尖红(心火旺)、舌质稍暗(有血瘀)、舌苔黄腻(有湿热)、中部有剥脱苔(脾虚、胃阴不足)。

辨证分析:综合来看,这是典型的**“郁病,肝郁脾虚证”**。长期的肝气郁结,已经“克伐”了脾胃,导致脾虚生湿,湿郁化热,同时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西医诊断则为“焦虑抑郁状态”。

治疗方案:我为她开具了一个多维度调理的方剂,以“疏肝健脾、清热养血”为大法。方中:

●用北柴胡、香橼、佛手作为“主力军”,强力疏肝解郁,打开情绪的“疏通门”。

●配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巩固后天之本,杜绝生湿之源。

●佐以黄连、菊花清心肝之火,缓解烦躁。

●佐以当归、白芍、丹参养血活血,柔肝止痛,兼顾血瘀和血虚。

复诊与转归:

●二诊时,杨女士欣喜地反馈,白天和晚上的出虚汗、盗汗情况明显缓解,睡眠也踏实了一些。但“出门、见人时会紧张害怕”的核心问题仍在,说明肝郁的核心问题尚需时间化解。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加强安神定志之力。

●三诊时,她的整体状态焕然一新:情绪稳定多了,负面想法大幅减少,即使偶尔心慌,也能很快自己平复下来。她开始有信心重新规划生活,并继续坚持调理,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康大夫温馨提示

北柴胡虽是疏肝解郁的良药,但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病情、证型都千差万别。杨女士的方子适合她的“肝郁脾虚”,但未必适合其他人。比如,若是“阴虚火旺”为主的患者,盲目使用性凉的柴胡,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如果您或家人正被焦虑抑郁所困扰,请务必寻求专业中医精神科医生的指导。通过精准的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是安全有效的康复之道。切勿自行抓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重要声明】

本文所分享的科普知识及案例,仅为中医视角下的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身体不适时,请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