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抑郁药的三大恐惧,今天一次说清楚

“医生,这药得吃多久?会不会把身体吃坏?”

在门诊,这几乎是每位抑郁症患者都会问的问题。作为一名从医四十余载的精神科医生,我完全理解这份担忧。毕竟,是要进入身体的东西,心存顾虑是人之常情。今天,我就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首先,请建立一个基本认知:伤害你身体的,其实是抑郁症本身。

这绝非危言耸听。抑郁症远非“心情不好”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伴有大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的疾病。这种持续的“大脑风暴”,正在从内到外地损害你的身体:

● 睡眠被剥夺:要么彻夜难眠,要么昏睡不醒,身体失去了最基本的修复机会。

● 营养被扰乱:茶饭不思或暴饮暴食,让身体陷入营养失衡的困境。

● 精力被抽干:即使什么都没做,也感到一种被掏空的疲惫,仿佛身体被按下了暂停键。

● 疼痛如影随形:头痛、背痛、肌肉酸痛……这些查不出原因的疼痛,是抑郁发出的躯体求救信号。

● 心血管风险增加:长期的情绪压力,如同给心血管系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治疗抑郁症,本质上就是在阻止这场持续的身体伤害。 我们用药物,是为了给你的身体和大脑一个喘息和修复的机会。

其次,正确看待抗抑郁药:它不是补品,但更不是毒药。

很多人对药物充满恐惧,让我们来一一拆解这些担忧。

1. 副作用 ≠ 身体被“吃坏”

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如恶心、口干、嗜睡等,常见于服药初期。这就像身体在认识一位新朋友,需要短暂的适应期。通常一两周后,这些反应会随着身体的适应而大大减轻甚至消失。我们在开药时,会为您“量身定制”,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并从低剂量开始,让您的身体有个温和的过渡。

2. 长期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

抗抑郁药的作用,是帮助失衡的神经递质系统重新恢复平衡。它不是创造快乐,而是移除阻碍你感受快乐的“绊脚石”。当情绪、睡眠和精力逐步改善,一个能正常生活、工作、社交的你,所获得的整体健康收益是巨大的。规范的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让您的大脑和身体彻底摆脱疾病的反复折磨。

3. 关于最担心的“伤肝伤肾”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确实,多数药物都需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但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现代主流抗抑郁药的肝毒性通常很低。在用药前,我们会为您检查肝肾功能作为“基线”;在长期服药期间,也会建议您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复查,这就像为您的身体安全安装了“监测器”,让我们能及时掌握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那么,如何与药物“和平共处”,安全地进行长期治疗?

1. 遵医嘱是“铁律”

请务必记住:切勿自行加量、减量或突然停药! 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撤药反应”,让不适感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更严重。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坦诚沟通是最好的“桥梁”

服药期间,任何不适——无论是身体的还是情绪的——都请及时告诉您的主治医生。不要觉得是“小麻烦”就自己扛着。医生可以根据您的反馈,灵活调整方案,比如更换药物、调整服药时间或加用辅助药物,找到最适合您的“最优解”。

3. 综合治疗是“王道”

药物是重要的“武器”,但不是唯一的“战友”。将它与心理治疗、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相结合,效果会事半功倍。在病情稳定后,我们甚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探索减少药物依赖的可能性。

总结

药物,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帮助我们重建生活秩序的忠实盟友。与其在恐惧中想象未知的副作用,不如选择信任,与您的医生保持紧密沟通,共同找到那条最适合您的康复之路。

毕竟,能够重拾笑容,回归正常生活,享受工作与社交带来的乐趣——这份健康与安宁,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

【温馨提示】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正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失眠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或在用药方面存在疑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为您提供专业的初步沟通与指导。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第一步。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