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抑郁焦虑易复发,做好预防措施很重要!

民间谚语有一种说法,叫“大风起,痴子狂”,意思是秋季天气转凉,不仅是感冒、流行病、肠胃炎、呼吸道疾病容易多发,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处于高发阶段。

因此秋冬季节,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要格外注意,需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精神疾病的复发。

1、哪些精神疾病容易在秋季多发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作与季节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虽然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作的可能,但是在秋季,以下几类疾病发作的最为频繁:

抑郁症。一般来讲,抑郁症的发病高发季节在秋季和冬季,因为从秋季开始,太阳光照开始减少,而光照的减少会导致大脑血清素和褪黑素分泌改变,导致情绪更加容易低落,心境容易低落。而伴随春夏季,光照逐渐变多,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焦虑症。秋季干燥的气候很容易引起情绪的烦躁、上火,尤其是对于焦虑症的病人,一旦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就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反复。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

精神分裂症。秋季所具有的日照时间短,早晚温差大的特点,使得人体代谢减退,很容易出现失眠症状和焦虑情绪。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的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原因。

这其中就属郁抑症发作最为频繁,所以下面来给大家如果出现郁抑症要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被郁抑症所折磨,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和希望,如果你觉得自己以后就只能靠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抑郁症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改善症状。

01、增加社会交往和支持 首先是心理医生的支持:可以选择和心理医生进行交谈,心理医生能有效的从专业上和经验上给予你提醒,让你对于过去的自己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让你不再单纯的陷入到情绪之中,而是跳出情绪,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自己本身抑郁情绪的原因。

其次,多花费一些时间和一些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相处: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是十分的有帮助,能够帮助你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同样也能够减少抑郁的情绪。在你的朋友和家人之中,找一些能够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定期和那些朋友出去散散步谈谈心,同时远离那些让你焦虑或对你的抑郁症完全没有帮助的朋友,和这些人长时间在一起你可能会更难摆脱抑郁。

02、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首先,在你开始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之前,要根据自己的个人身体素质、兴趣,制定最适合自己的一项运动,你可以先咨询主治医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评估。

开始运动锻炼后,你会发现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脑内啡,明显改善你的心情。运动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神经质分泌,同时帮助调整睡眠,而且,运动能调动自己的情绪,长期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还能防止抑郁的复发。为了提高脑内啡含量,试着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跑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

除了规律运动,到户外去晒太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阳光能够促进身体身体维他命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你可以每天花上30分钟待在阳光下,在户外的时候,你不必刻意做什么,安静找个地方坐下,享受温暖的阳光就可以了。

03、改变自己的膳食

①首先戒掉能让抑郁加重的食物,比如:如加工肉类、巧克力、甜品、油炸食品、加工谷物和高脂乳制品都是公认的会加重抑郁症状的食品。

②多吃一些能够缓解抑郁的食品,其中包括水果、蔬菜和鱼类,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能够为自己的身体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和维生素,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04、培养自己的爱好

抑郁症可能会让你以前很感兴趣的活动现在都变得没有什么兴趣,这时候你不能放任自己,你要主动的重新开始尝试你自己以前的爱好和兴趣,比如你以前喜欢打网球和游泳,你要重新捡起你的爱好,定期的去参加这些活动。尝试这些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将自己从抑郁的情绪之中释放出来。

养花或宠物也可以缓解抑郁。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养花还是养宠物,照顾这些照顾生物的人会比没有照顾生物的人更快从抑郁中恢复过来,你可以买一盆栽或者是买一只小猫小狗,然后好好的照料它们。每周花上几个小时和小动物在一起,可以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05、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

抑郁症会让你反复沉溺在一种消极的想法之中,你会一遍遍的想起那些消极的想法。你要改变自己的想法,首先你要把这些消极的想法都写出来,然后想一个对应的方法,举一个例子:你总是觉得你一无是处,反过来你可以举个自己有用的例子。

所以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来说,不管是秋季,还是其他季节,都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实时关注。而秋季,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时候,一旦出现病症发作的情况,建议及时到院诊治,寻求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减少患者痛苦及损失。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