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治疗6大误区

焦虑症,亦被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常对未发生或已发生的事件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陷入误区而阻碍了康复进程。今天,我将与大家探讨这些常见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

有人认为:“我被诊断为焦虑症,医生说至少需要服用一年抗抑郁药物,那我只要自己坚持服药不就好了?复诊也只是为了开药。”

赵振海主任解析:患者到医院就诊并不仅仅是取药那么简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维持原方案、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因此,患者切勿自行购药或仅到医院取药而不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状态。

误区二

有患者提出:“我吃了几天药后,出现了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副作用,感觉越来越严重,能不能停药?”

赵振海主任解析:在抗抑郁药物初期,患者确实可能出现这些副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适应,这些副作用会逐渐减轻,同时药物治疗效果也会逐渐显现。因此,患者应坚持服药并定期复诊,以稳步康复。

误区三

有患者疑惑:“我是焦虑症,为什么给我开抗抑郁药物?”

赵振海主任解析:临床上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如奥沙西泮、劳拉西泮等,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而研究表明,小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其抗焦虑作用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因此,部分焦虑症患者可能会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

误区四

有患者担心:“吃抗抑郁药物会让人变傻吗?药物不能长期吃吗?”

赵振海主任解析: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抗抑郁药物不会影响智商。患者服药后,精神状态通常会得到改善,周围的人只会觉得患者精神面貌更佳。

误区五

有患者认为:“我被诊断为焦虑症,吃了一段时间药后,感觉已经好了,可以停药了吗?”

赵振海主任解析:焦虑症具有高复发性,患者应遵循全病程治疗策略,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即使临床症状完全控制,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误区六

有患者质疑:“吃抗抑郁药物后体重增加了,是不是药里有激素?”

赵振海主任解析:抗抑郁药物导致体重增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药物不良反应、疾病导致的运动量减少、食欲增加等。体重增加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但并非由激素引起。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体重增加等问题。

赵振海主任寄语

经过正确科学的干预治疗,绝大多数焦虑症患者能够康复。我门诊已帮助众多患者摆脱焦虑、重现笑容。从医多年,我始终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西医控制症状、中医辨证施治缓解副作用。这种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高、安全副作用小,能综合调节机体平衡、疏通经络、提高大脑抗压能力并降低复发风险。希望大家能正视治疗误区,积极正规干预,早日康复!


logo

医院电话:18311307806
门诊时间:8:00-17:00(无节假日休息)
院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2号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0799号
(京) 中医广[2023] 第02-21-0367号


  • 关注微信订阅号

  • 预约挂号专家